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

正體字、俗體字和異體字

中國傳統裏,文字有正俗之分。
正字、俗字,又稱為正寫和俗寫,也稱正體字和俗體字。
正體字就是結構和筆劃正確,並且符合當時字書書寫規範的漢字的標準字體。
而俗體字則是民間為書寫方便,減省或變化筆劃而成的。例如有人把「信」寫作「伩」;「餐」寫作「歺」都是俗體字(此兩寫法均非簡體字)。很多俗體字逐漸被接納為標準寫法,而原本被視為正字的字則稱為「本字」,這些不同寫法的字通常也被視為異體字的一種。
異體字是讀音、意義相同,但寫法不同的漢字。如「羣」和「群」、「考」和「攷」等。
在規定異體字中又可分為「完全異體字」(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)和「部分異體字」(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)。
異體字並不都是俗體字,俗體字一般是指民間手寫的、用於俗文學、俗文書的一種與字書規範寫法不同的字,但異體字並不都是民間的俗寫或不符合字書規範的俗字,如《說文》一千一百六十三個重文中,只有十五個是俗體字,其他一般認為並非俗體字。另一方面,俗體字也不都是異體字。一部分俗體字是利用「音近更代」和「異形借用」方法產生的,這類俗字不能看成異體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