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傳統裏,文字有正俗之分。
正字、俗字,又稱為正寫和俗寫,也稱正體字和俗體字。
正體字就是結構和筆劃正確,並且符合當時字書書寫規範的漢字的標準字體。
而俗體字則是民間為書寫方便,減省或變化筆劃而成的。例如有人把「信」寫作「伩」;「餐」寫作「歺」都是俗體字(此兩寫法均非簡體字)。很多俗體字逐漸被接納為標準寫法,而原本被視為正字的字則稱為「本字」,這些不同寫法的字通常也被視為異體字的一種。
異體字是讀音、意義相同,但寫法不同的漢字。如「羣」和「群」、「考」和「攷」等。
在規定異體字中又可分為「完全異體字」(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)和「部分異體字」(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)。
異體字並不都是俗體字,俗體字一般是指民間手寫的、用於俗文學、俗文書的一種與字書規範寫法不同的字,但異體字並不都是民間的俗寫或不符合字書規範的俗字,如《說文》一千一百六十三個重文中,只有十五個是俗體字,其他一般認為並非俗體字。另一方面,俗體字也不都是異體字。一部分俗體字是利用「音近更代」和「異形借用」方法產生的,這類俗字不能看成異體字。
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
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漢字的結構:六書
六書: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、假借
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能夠產生新字,故稱為「造字之法」;
而轉注、假借不能產生新字,只能夠在既有的字上,加以運用轉化,故稱為「用字之法」。
「象形」就是把實物的形狀畫出來的造字法,是根據東西的形狀和特徵,用簡單的線條描繪出來的文字,如日、月、鳥等。
「指事」是古人表示抽象的概念時,直接用符號表示,又或在原有的字形上加上符號顯示字義。如上、下、刃等。
「會意」字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合在一起,以表示一個新的意思。如「明」就是由日、月組成。
「形聲」字由表示類別的「形符」與表示讀音的「聲符」組合而成的。如「鯨」就是由形符「魚」和「京」的聲符組成。
以上四類,象形、指事屬獨體字;會意、形聲屬合體字。
「轉注」是指歸於同一部類的字,它們讀音相近,字義相通,可以互為訓釋,如「考」、 「老」兩字。
「假借」是指語言中有音無字的詞,借用同音字的字形來表示
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能夠產生新字,故稱為「造字之法」;
而轉注、假借不能產生新字,只能夠在既有的字上,加以運用轉化,故稱為「用字之法」。
「象形」就是把實物的形狀畫出來的造字法,是根據東西的形狀和特徵,用簡單的線條描繪出來的文字,如日、月、鳥等。
「指事」是古人表示抽象的概念時,直接用符號表示,又或在原有的字形上加上符號顯示字義。如上、下、刃等。
「會意」字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合在一起,以表示一個新的意思。如「明」就是由日、月組成。
「形聲」字由表示類別的「形符」與表示讀音的「聲符」組合而成的。如「鯨」就是由形符「魚」和「京」的聲符組成。
以上四類,象形、指事屬獨體字;會意、形聲屬合體字。
「轉注」是指歸於同一部類的字,它們讀音相近,字義相通,可以互為訓釋,如「考」、 「老」兩字。
「假借」是指語言中有音無字的詞,借用同音字的字形來表示
漢字的組成:形、音、義
大部分漢字都由形、音、義三部分組成。
(部分不能獨立使用的漢字除外,會缺字義部分)
(部分不能獨立使用的漢字除外,會缺字義部分)
字形:指一個字的外形,可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。
字音:指字的讀音,可以分為聲母、韻母和聲調三部分。 字義:指字的意義,一個字可以有多個意思。
如「江」字
形:由「水」「工」組成。
音:「剛」(直音法、粵音)
義:1. 大河的通稱:江河
2. 特指長江:江南 / 江北
3. 姓
訂閱:
文章 (Atom)